日前,湖南省委常委、長株潭“兩型”試驗區工委書記、管委會主任張文雄到湖南涉外經濟學院調研高校生態文明建設情況。有感於涉外的生態文明建設成果,他強調指出,高校有人才密集、知識密集、理念先進等多種優勢,應該率先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地。(據湖南日報7月23日報道)
  大學是知識的殿堂、文化的堡壘、觀念的前哨,引領時代風氣之先,涵養社會文明發展。也可以說,大學擔負著社會發展智庫、人類文明進步的神聖使命。正是基於這種邏輯,張文雄提出,希望高校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,能夠率先成為“高地”,體現出他對高校生態文明建設的充分信任和殷殷期許,也順應了高校發展的時代擔當和神聖使命。
  率先成為“高地”首要意義是高校應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探索先行者。“兩型社會”建設雖然已經進行了好幾年,但相比而言,還是個新生事物,還處在“摸著石頭過河”的階段,因此相關的探索和實踐就顯得尤為重要。湖南作為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兩個“兩型社會”試驗區之一,使命光榮,責任重大,必須緊鑼密鼓、先行先試,以建出成效、取得經驗、全面推廣。湖南涉外經濟學院作為湖南高校的一個代表,用實際行動,走出了一條符合實際、卓有成效的“兩型校園”建設之路,為高校的生態文明建設探索出了新路子,值得肯定。從這個意義上說,高校率先成為“高地”,就必鬚髮揮好高校的獨特優勢,在全社會中率先擔當生態文明和“兩型社會”建設的探路者、試水者。
  率先成為“高地”也意味著高校應該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榜樣引領者。“高地”者,乃鶴立於雞群、卓越於世者,也就是可以稱之為榜樣者。高校因其具有人才、智力和環境優勢,在生態文明和“兩型社會”建設之路上,相較其他單位更容易、更可行,成為榜樣無可厚非,也勢在必行。仍以湖南涉外經濟學院為例,無論是校園建設依托山勢、保留自然環境的成功做法,還是智能環保使用水電的有益探索,還是變廢為寶的智慧嘗試,都是可以為他人學習、借鑒。因此,在生態文明建設這一領域,大學就應該成為傳播弘揚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的高地、倡導綠色消費的高地、研究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地和培養生態文明建設人才的高地,在這四個方面充分發揮好榜樣的力量和作用。
  率先成為“高地”還意味著高校一定要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輻射帶動者。大學是傳道授業的天堂。好的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和實踐,將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教育在校學生,當他們走向社會、走進家庭,或者畢業後走向五湖四海、走向各自的工作崗位,這些理念必將隨之而去、輻射開來,影響和帶動更多的人。所以從這個角度看,大學成為生態文明建設高地意義尤為重大:它不僅限於當地,更輻射廣泛;它不僅影響當下,更影響未來。這個時候,這個“高地”就像一個精神坐標,一座文明的燈塔,發出熠熠光芒,讓一代一代畢業生昂首仰望、銘記於心,“兩型社會”建設步伐就一定能更快一些,未來也將更美一些。
  文/馭曦  (原標題:高校率先成為生態文明建設高地的三重解讀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y19dygb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